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 公司库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  
会员注册
会员服务
首 页  
行业新闻 | 工艺技术 | 市场信息 | 标准法规 | 网上教程 | 资料查询 | 网上书店 | 企业动态
·设备工装 ·原辅材料 ·业余园地 ·管理文摘 ·展会信息 ·供求信息 ·人才信息 ·企业站点 ·下载中心 ·钢桶杂志 ·专著选登
网上书店:为您提供最新最实用的图书,包括本站编著的图书及国内各组织内部发行的重要图书,以及行业绝版经典图书。
  首页-网上书店-朱和平教授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评介朱和平教授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评介-365备用线路  

 
 

十年磨一剑 钩深以致远

——朱和平教授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评介

文/黄志坚

“包装”一词作为一项人类造物活动的专用术语,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。“包装设计艺术”作为设计艺术学的子学科,其研究更是晚至20世纪90年代初。这使得在学术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当下,其研究相对薄弱,仅在包装设计技法、现代包装发展趋势与要求等方面有所涉及,有关包装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,特别是包装发展历史的梳理方面几为空白。2016年12月,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和平撰著的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一书,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,而且极具特点,特别值得称道。全书80多万字,资料翔实,内容丰富,观点新颖,学术严谨,堪称代表了目前中国古代包装艺术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。笔者在诵读之余,颇为震撼,深受启发。现就俚见所及,略书于次,聊作推介,冀希引起广大读者关注和学习。

1 资料翔实,文献、实物、图像兼具

恩格斯指出:“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,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,因为很明显,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,只有靠大量的,批判地审查过的,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,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。”可见, 直接占有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工作最为重要的第一步,是成功的基础。这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在《宋代经济史》的《绪论》中所指出:“越是能够占有和深入第一手的资料,就越能发现问题,了解问题,最终地解决问题。”翻检朱和平教授的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,我们不难发现,其对资料的发掘与占有极为丰富,包括文献资料、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3个方面。

就文献资料而言,据粗略统计,有经、史、子、集等方面的多达百种以上,经类有十三经系列的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毛诗》《春秋公羊传》《春秋左传》等10 余种;史类不仅囊括了正史“二十五史”而且还包括编年类、纪事本末类、杂史类、诏令类、奏议类、传记类、地理类、职官类、政书类目录类、史评类、史钞类、载记类、方志类等等,几乎无所不包,无所不取;子类文献涵盖了儒家、释家、道家、兵家、法家、农家、医家、天文、算法、术数、小说家等等各种文献;而集类则有总集和别集中的诸多文献,约略统计,不下30 余种。对历史文献的广泛深入挖掘,从中寻绎出了大量关于古代包装的一手资料,在确保全书体例完整、历史脉络清晰的同时,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鲜见的史料和史料线索。

就图像资料来说,从该书所提供的图片来看,虽只有500余幅经典图片,但涉及到的有万余种,这些图片除了从《文物》《考古》《考古学报》等考古发掘报告中征引到的之外,还有从台湾故宫出版的《故宫文物月刊》和诸如《中国纹样辞典》《中国古代陶瓷图典》等综合专业典籍扫描而来,有从各种所见实物拍摄而来,还有从不能拍摄而进行的手绘图片而来。可以说图像资料异常丰富,取舍精当。

就实物资料来说,所收实物资料达上千种。为尽可能多地收集实物资料,历时10余年,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地市级以上博物馆、美术馆、文物陈列室和专业博物馆,从琳琅满目的藏品中甄别有关包装实物,为此拍摄了近6万幅照片,其不畏艰难和严谨的学风特别值得称道和景仰。

朱和平教授

2 学术观点新颖,系统阐明了包装发展的历史及特征

从为数不多的有关包装史的研究成果来看,主要囿于某些包装个案或某一时期考古发现的某些包装实物的分析。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一书从史前人类起源开始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变为止,不仅对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史学研究,而且独具慧眼、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学术观点。如在阐述包装概念的演变时提出了3阶段的观点。作者认为包装概念的演变第一阶段是“包装”意识的萌芽时期(初始期),即包装的双重性阶段;第二阶段是包装概念的过渡(发展期),即包装的专门性阶段;第三阶段是包装概念的转型时期(成熟期),即包装专门性和从属性并存的阶段。又如在论述包装发展历史演变中,提出了设计发展史上的“三次飞跃”的新观点,并阐明了陶器的发明与使用,青铜器的出现与演变,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对包装的影响。全书结合各个历史时期包装发展的特点,将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划分为10章,即:一、史前时期包装;二、夏商西周时期包装;三、春秋战国时期的包装;四、大一统的秦汉时期的包装;五、魏晋南北时期的包装;六、隋唐五代时期的包装;七、两宋时期的包装;八、辽、金、夏时期的包装;九、元代包装;十、明清时期的包装。通读全书各章,不难发现,这种划分法是颇有见地的,它有利于揭示各个时期包装发展的共同特点,同时又有资于阐明包装嬗变的各种内外在因素。

除了统揽全局的学术观点非常鲜明以外,在众多微观的考证和阐述中,作者的新见几乎俯拾即是。如史前包装的艺术特征,青铜包装艺术的文化意蕴,“买椟还珠”的阐释,封建经济政策与包装的关系,秦汉漆制包装盛行的原因,民族融合与包装的民族融合,六朝佛教和外来艺术对包装发展的影响等,在各章节各部分均有所体现,不胜枚举。

 

3 视野开阔,将包装艺术的发展与历史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对外交往紧密联系

纵观艺术史研究历程可以发现,不少研究者在研究艺术史的问题上,往往就艺术谈艺术,就历史谈历史。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存在虽然对于微观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,也是有意义的。但从动态的角度而论,历史的演进,是时空中各种人和事的不断转化,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纷呈展现,必然与构成当时社会形态的各个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。因此,仅有对目标本体的关注是不够的,因为它只是浩瀚博大的艺术史体系坐标中的一条纵向线条,缺少广度,应该抓住坐标中的另一条横向线条,从普遍联系的角度立体地研究,也只有从纵横深广两条线组成的整体入手,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、全面精深地论述问题的本质。《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》不仅强调包装艺术本身的诸如材料、结构、功能、造型、装饰、审美、历史、演变、风格特征等方面研究外,还特别强调将包装艺术本身,即包装史与政治、经济、地理、文化、宗教、思想、民族交流、中外互融等多角度进行研究。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:“以历史发展为主线,以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为辅线,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包装艺术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,梳理出古代包装艺术在历史演进中的主干脉络,有助于人们全面、准确认识和理解古代包装艺术。”

事实上,这种认识贯穿于全书。如绪论中专列包装艺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,论述传统统治政策、传统经济思想、传统文化、中外文化交流、地理环境与包装艺术的关系;第三章“夏商西周时期的包装”论述奴隶制经济形态下的包装艺术;第四章“春秋战国时期的包装”论述政治、经济和文化多元格局对包装发展的影响;第五章“大一统的秦汉时期的包装”论述秦汉统治政策及主流经济思想对包装的影响;第六章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包装”不仅论述魏晋南北朝历史特征及其与包装的关系,而且重点揭示自然经济、商品经济共存下包装发展的双重性问题;第八章“两宋时期的包装”论述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包装的影响;第九章“辽、金和西夏政权下的包装”论述辽、金和西夏政权的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对包装艺术的影响;第十章“元代包装”论述元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特征及对包装的影响;第十一章“明清时期包装”论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艺与技术的进步,社会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,对包装的影响,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包装发展的影响等,莫不如此,深中肯綮。

 

4 研究方法多样得当,交叉学科特色鲜明,实现了历史服务现实的目的

作为一部专门的设计艺术史,该书的研究方法值得称道。作者除了娴熟地运用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外,还广泛运用了文化人类学、考古学、美术学、设计学、美学、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。如在论述包装的起源原因、条件分析时,就分别运用了文化人类学和民族民俗学的研究方法;在论述陶、青铜、漆和瓷制包装容器形态时,运用了考古学的类型学研究方法,在发掘各个时期不同包装功能问题时,充分运用了设计学中人因关系的研究方法、视知觉原理及方法;在阐述两宋包装装潢设计的美学风格特征时,运用的是美学领域里的研究方法;为了能够直观形象地阐述各个时期包装的内涵、演变与特征,运用了图像学的研究方法,全书直接征引到的513幅图片,不仅具有典型性,而且阐释得当。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,除了定性研究以外,特别值得指出的是,此书不少地运用了定量研究方法、表格法、模型法等,这在全书各章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。

多学科方法的交叉运用,一方面确保了该书对历史上包装静态存在和动态演变的认识与分析,奠定了该书的学术水准;另一方面,大大提升了该书的价值。众所周知,研究历史的终极目的是为现实服务,以史为鉴。具体到艺术来说,研究历史,就是要向历史学习,从历史发展长河中汲取创新、创意的灵感和源泉。该书在一系列问题上,正是运用了多学科交叉融合,相互渗透的研究方法,所以将许多历史问题与现实结合,从而使该书在学术价值的基础上,又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,为设计师,尤其是包装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启迪。同时,为学术研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。

(原文载《湖南包装》2017年第二期)

 

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。365备用线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合作 | 付款方式 | 使用帮助 365备用线路 版权所有
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 主办
mailto:winlyons@www.gdhmly.com
【陇ICP备05000400】